科室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血管内科 > 科室动态 > 正文
【技术突破】微创解"心"结!我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完成首例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
发布人: 发表日期:2025-03-12 点击量:

近日,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成功完成首例经皮室间隔心肌射频消融术(PTSMA),通过微创手术为饱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困扰的郑阿姨解除病痛。这项国际前沿微创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在心律失常介入诊疗领域实现重要突破。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医学上称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Obstructiv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是一种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肌的非对称性肥厚,特别是室间隔和左室流出道的梗阻。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如同给心脏安装了"故障阀门",患者常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心衰甚至猝死。目前,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一些辅助治疗方法,但整体而言,治疗方式相对有限,传统的外科手术、酒精化学消融技术存在易伤及心脏正常传导“电路”、缺乏室间隔基底段血管等局限性。而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作为国际前沿微创的、高效的、安全的手术治疗方式,通过精准射频消融,既能解除梗阻,又能最大限度保护正常心肌组织,为患者提供更优治疗选择。


1 左图为正常心脏,右图为左室流出道肥厚心肌阻塞心脏泵血

64岁的郑阿姨在经历过敏性休克心肺复苏后,持续遭受胸闷心悸困扰,夜间辗转难眠,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走几步就喘不过气,连买菜都成问题",郑阿姨说道,更令她焦虑的是,常规治疗无法缓解日益加重的症状。经我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黄晓波主任查体评估,并进行系统检查后,心脏彩超显示其最大跨瓣压差82mmHg、主动脉流速454cm/s,SAM征阳性,确诊为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2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术中靶点图(红色)

针对患者高龄、肥胖且存在药物过敏史等特点,黄晓波主任领衔的以黎健勇教授、林少鹏主治医生为主要骨干的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团队制定了个性化方案。手术中,专家们通过郑阿姨双侧腹股沟仅2mm的微小穿刺口,精准定位消融靶点。术后随着消融治疗区域的疤痕化、流出道梗阻的改善后,困扰郑阿姨多时的心悸、胸闷等症状明显改善,并已康复出院。

本次手术在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黄晓波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创新性融合心脏电生理技术与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手段,在确保不损伤心脏传导系统前提下,成功实现梗阻部位精准消融,彰显了我院在复杂心脏病综合诊疗方面的硬核实力。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始终紧跟国际前沿,现已常规开展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等先进技术。此次PTSMA技术的成功应用,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路径。未来将继续推进技术创新,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